学校主页 学院首页 设为主页

药学院
School of Pharmacy
我院学子进行实践操作
药学院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
中大新华联合承办第二届中澳临床药学论坛
中大新华联合承办第二届中澳临床药学论坛
药学院实验室
聘请亚历山德拉公主医院药学部副主任Michael Barras为我校药学院客座教授仪式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转】思政第一课|学校校长王庭槐教授——与AI共进:数智化浪潮下青年学子的能力培养

【发布日期:(2025-03-27 09:59:34)】 | 【点击:

3月24日,广州新华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校长王庭槐教授以“与AI共进:数智化浪潮下青年学子的能力培养”为主题,为广州校区百余位师生代表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第一课”。

王庭槐校长开讲新学期“思政第一课”

课程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我国数字未来挺进的步伐”“人工智能时代学生应重点培养哪方面的能力?”“2025学校工作要点”四个部分展开。他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引入主题,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每一次“浪潮”的兴起、沉寂与复兴。从古希腊神话中的塔罗斯巨人到中国古代的偃师木偶,从达特茅斯会议的诞生到神经网络的复兴,他用生动的案例指出:“每一次人工智能浪潮的兴起与沉寂,都与当时的技术突破和社会需求密切相关。”

他带领全体同学回顾了人工智能在我国各领域“高频登场”的步伐,在探讨人工智能的核心价值时,王校长重点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特点与优势,也提醒学生要警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技术依赖、自主学习能力下降等问题。针对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应重点培养的能力,他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学会提问,提问能力是探索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关键能力。二是学会批判,批判能力是应对复杂挑战的思维基石。我们应通过批判性思考,分析AI技术的局限性、伦理问题和社会影响,使自己能够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避免盲目接受技术输出,从而更好地驾驭AI工具。三是学会协作,人机协作能力是实现高效协作的关键技能。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校教育的背景下,学生需要学会如何与AI系统合作,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学习工具,成为学习的“帮手”,而不是“枪手”。四是学会创新,创新创作能力是引领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人的独创能力首先在于其独特性,其形成逻辑或思维架构是独一无二的。

人工智能技术的三次浪潮深刻重构了人类文明的认知边界与发展范式,也催动着高等教育的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瞻性战略布局推动AI技术与教育创新的深度融合。面对数智时代,王庭槐勉励同学们既要勇攀技术高峰,以批判性思维破解算法“黑箱”,更要以家国情怀锚定创新方向,在“提问-协作-创造”中成长为兼具数字胜任力与人类文明使命感的时代新人。以教育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在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和青年学生的共进中,书写属于中国教育的“智能文明答卷”。

课程结束后,师生纷纷表示王庭槐校长的讲解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不仅让他们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对未来教育的无限憧憬和热情,他们将珍惜时代赋予的机遇,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在数智化浪潮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新闻中心供稿

文/伍兆恒

图/张巧玲

审校|李波

编辑|何宛桢

责编|刘赟

审核|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