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自2005年开始办学,设药学专业,全日制本科,现在校生共计778人,均在广州校区学习,学制四年。药学专业是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重点学科及拟重点建设的专业硕士学位点之一。迄今为止,药学院已培养并向社会输送了十六届毕业生,共计2535人。
药学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家-校-院-企”协同实践教学体系为依托,构筑“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三基”及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应用与创新三大实践教学模块,努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依托“家-校-院-企”协同实践教学体系,构筑“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
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特聘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药学院Peter James Little教授为名誉院长、首席教授、学科带头人;聘请中山大学药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黄民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药学部伍俊妍主任为学科带头人。现有专任教师毕业于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中国科学院、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澳门大学、暨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其中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2人,广州新华学院"教学名师"1人,高级职称占比33%,中级职称占比17%,博士占比20%,硕士占比77%,入选学校"百名骨干教师计划"教师10人,"百名骨干教师提升计划"人才培养对象2人,入选学校"博士导研计划"教师6人;另聘请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校外导师等,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2019年25-26日,我校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联合承办第二届中澳临床药学论坛暨中澳临床药学实践培训班
Peter James Little AM,药学院名誉院长、首席教授、学科带头人。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药学院教授。
黄民,学科带头人。中山大学药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伍俊妍,学科带头人。主任药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药学部主任,国家卫计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主任。
魏洁书,党总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副教授,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生药学》课程负责人。
曹颖男,副院长、专业带头人,药理学博士,教授。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药理学”课程负责人
教学科研
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药学院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及个性培养课程“四位一体”、有机融合、层次分明、比例协调的课程体系;重视教学改革,持续推进和加强一流课程建设工作。《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生药学》 4 门课程获广东省 “一流本科课程”认定,《有机化学》《天然药物化学》2 门课程获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程认定。
药学院省级课程建设成果
药学院教学科研成果(部分)
药学院获授权发明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部分)
育人成果
药学院坚持以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为主线,服务大湾区大健康领域。学生团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与国内985、211类高校学子同台竞技,以赛促学。
毕业生就业方向包括医院、药品检验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及科研单位。研究生升学率位居学校前列,录取院校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美国西北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等。药学院获评学校2021年度及2023年度就业质量奖,2024年度升学深造奖。
就业单位(部分) |
升学录取院校(部分) |
以医院药学部、医药管理部门、政府药品检验部门、药品生产企业、医药销售企业以及相关科学研究单位为主。包括:广东省药品检验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凯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国药控股广州有限公司、兆科药业(广州)有限公司等。 |
包含国内多所985、211类重点高校及国际知名院校。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美国西北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等。 |
药学院学子获国家级、省级比赛奖项证书(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