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坚持“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办学方略,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优化整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精心搭建知识结构框架,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及个性培养课程“四位一体”、有机融合、层次分明、比例协调的课程体系;持续推进和加强“一流课程”建设工作,着力提升教师线上线下教学能力,推进课程建设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课程建设质量与水平。
2020年,药学院《药物分析》《药理学》获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认定;2021年,《有机化学》获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程认定;2023年,《药剂学》《生药学》获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认定;2024年,《天然药物化学》获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程认定。
《药物分析》
(广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负责人:张素中)
《药物分析》课程设计与目标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团队
学生课外实践活动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自2006年开课以来,学院先后建立了多个分析实验平台,2015年起积极推进教学改革,2020年获批广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构建了一支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团队秉承着“实基础、重应用、培德育”的原则,建立了以“岗位需求”为向导,以“实践应用+科研创新”为中心,以“知识培育+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为目标,融合“应用性理论+实验技能训练+科研实践+道德素养培育”的人才培养新体系。以竞赛强化理实应用,以项目提升科创思维,开展“接触社会、深入企业”的实践教学活动,融合专业、思政、素质、劳动、就业于一体,探索了“思政引领、实践育人”的理实一体化新方法。践行“实践先行-理实务基-科创提升”的新模式,以“五走”实现“科、产、教、研、用”的深度融合,将理实基础贯穿于实践全过程,引企业入教,构建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科教融合新机制。
《药理学》
(广东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负责人:曹颖男)
药理学课程负责人曹颖男教授授课
王庭槐校长携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药学院Peter James Little教授及我校药学院曹颖男教授同台为药学院学子讲授“药理学”课程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药学院Peter James Little教授、我校药学院副院长曹颖男教授为药学学子赠送纪念品
《药理学》为药学专业必修课,自2005年药学专业建立时开设,现任课程负责人为药学院副院长曹颖男教授。课程在保证知识和能力目标实现的同时,重视学生专业综合素养的提高。尤其注重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深度思考能力、当众陈述观点勇于提问的能力、运用药理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专业药理水平。
课程教学内容在涵盖药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每学期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与教学团队双师同堂授课,加强学生对前沿化与国际化内容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扩展国际视野。
课程教学还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育,力求实践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价值观塑造相统一,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药理学课程教学,将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团队合作精神、科学精神、终身学习精神等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润物细无声。
《有机化学》
(广东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程 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 课程负责人:徐娟娟)
超星平台《有机化学》在线课程
智慧树平台《有机化学》省级在线开放课程
《有机化学》课程获得广东省第三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徐娟娟)
《有机化学》是面向药学专业本科一年级开设的基础必修课程,是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强应用性课程。在新医科建设和中国高等教育全面提质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课程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为教学理念,通过“五步融合+四段激越”的改革路径,重塑融入引导案例、思维导图、前沿知识、实验等多维体系和内容,建设了资源丰富的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创建了具有课程特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和全程思政模式。经过实践,课程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2018年获得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2021年该课程获批广东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程;2022年获得全国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广东省高教学会第二届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2023年获得第三届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广东省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教师,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目前课程已在超星、智慧树、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平台上线,线上资源丰富,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需求。
《药剂学》
(广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负责人:张素中)
《药剂学》课程建设历程
《药剂学》课程“3+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课程组织的学生课外实践比赛
《药剂学》课程围绕着学校 “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及药学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知识基础扎实、应用技能熟练、思想品格优、创新能力强”的药学本科应用型人才。课程教学立足于“实基础、重应用,培德育,强思维”的培养理念,在前期已完成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进行教学探索,进一步完成教育部2019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中的药剂学课程改革内容,并于2023年通过广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认定。《药剂学》课程注重教学团队及课程资源的建设, 融入丰富的课程思政特色和鲜明的教学设计特色,采用“教学资源保质量、教学模式助思维、多样实践促创新、课程思政塑品格”的“四位一体”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3+2”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供了坚定的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成果。
《生药学》
(广东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负责人:魏洁书)
课程负责人魏洁书副教授在课堂授课
课程负责人魏洁书副教授在数码互动室授课
《生药学》课程药用植物园实践活动
《生药学》课程社区中药知识科普活动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必修课程,是应用植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及本草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研究生药的鉴定、采收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科学。《生药学》依据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托课程知识传授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培养“具创新精神,强实践能力,思想品格优”的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确立了从扎实生药学基础、掌握生药质量评价技能、形成职业道德素养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层层递进的课程目标。课程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数码互动平台、校内外药用植物园、社区中药知识科普活动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从中药文化层面进行引领,以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思想切入课程思政教育,是有“中国温度”的特色课程。
《天然药物化学》
(广东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程 课程负责人:王有娣)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知识→方法→思维”进阶式教学模式
课程负责人王有娣副教授授课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师指导学生获奖
《天然药物化学》课堂学生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矿物等)中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物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化学成分的检识及含量测定,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结构修饰、半合成和全合成,生物合成途径等方面内容的学科。
课程基于学习进阶理论,在“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积极建设课程线上学习,开展“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创新了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知识→方法→思维”进阶式教学模式。经过创新实践,课程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2023年获广东省转化医学学会首届高等院校医学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024年课程获批广东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程,同时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近两年课程组指导学生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5篇,获学科竞赛奖项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