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学院首页 设为主页

药学院
School of Pharmacy
我院学子进行实践操作
药学院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
中大新华联合承办第二届中澳临床药学论坛
中大新华联合承办第二届中澳临床药学论坛
药学院实验室
聘请亚历山德拉公主医院药学部副主任Michael Barras为我校药学院客座教授仪式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 正文

药学系组队参加首届中澳临床药学论坛学习交流

【发布日期:(2017-06-22 19:17:18)】 | 【点击:
    5月27日至28日,由广东省药学会主办,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联合承办的首届中澳临床药学论坛暨中澳临床药学实践培训班(以下简称论坛)在广东广州举行,药学系主任陈家树教授、副主任张素中教授组织药学系曹颖男、姚小丽、唐旗羚、刘盈老师参加论坛。借此国际论坛举办的契机,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积极同中澳药学专家、学者交流探讨。 
 
论坛现场 王仲贤摄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亚历山大公主医院、墨尔本贝克心脏和糖尿病研究所、昆士兰大学马特研究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10位临床药学和医学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分为抗菌药物(含剂量优化篇、管理篇、输注篇、多重耐药菌篇、药代药动学篇、血药浓度篇)、用药差错、超说明书用药、药学教育与药学实践、医院药学与社会药学五大专场共带来23场主题学术报告,与来自中澳医院和高校一线的150余位临床药学实践的药师和药学专业教师一同,围绕“抗菌药物的研究及合理应用”主题,共同探讨如何优化抗菌药物使用方案。

学术交流促教师专业成长

论坛上10位临床药学和医学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给与会人员带来了很多新的研究成果,我校参会教师代表认真聆听,并主动抓住学习的机会与专家学者交流,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昆士兰大学医学院和药学院教授Prof. Jason Roberts主讲“优化抗菌药物剂量,拯救患者生命” 王仲贤摄

27日上午,昆士兰大学医学院和药学院教授Prof. Jason Roberts带来“优化抗菌药物剂量,拯救患者生命”的精彩专题报告。曹颖男博士对这一主题很感兴趣,并现场提问:“您的研究结果认为在ICU病人使用抗菌药物时,5倍于最低有效浓度的剂量能够有效杀菌并避免耐药性出现,请问这一剂量设计是否适用于所有的ICU病人?如果有的病人出现肝功能或肾功能损伤,他们还能够承受这种给药剂量吗?”

曹颖男老师进行提问 王仲贤摄

Prof. Jason Roberts说,这个问题对于ICU病人用药设计很重要,当我们在给病人设计给药方案时,除了考虑实际临床疗效,还会密切监测病人的肌酐清除率等代谢指标,一旦发现异常,我们会立即改变给药剂量,或换用其他药物。病人的肝肾功能是我们要充分考虑的前提。

Prof.Jason Roberts回答曹颖男博士的问题 王仲贤摄

昆士兰大学Prof.Michael A. Barras、Dr.Menino Osbert Cotta在论坛上,就抗菌药物临床药物浓度监测展开讨论。唐旗羚老师参加完论坛后表示,通过两位学者的讲解,进一步加深对TDM(治疗药物临床监测)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主要在于不同类型抗菌药在时间依赖性、浓度依赖性方面的异同,TDM可更好的基于PK/PD模型指导抗菌药的临床应用,这对于我们在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的教学拓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唐老师认为,从Prof.Michael A. Barras对患者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可以发现,他对于患者的抗菌药应用首先基于患者药敏试验数据(尤其是感染菌的MIC),结合抗菌药PK/PD、患者肌酐清除率等综合因素来制定治疗方案,并在患者用药后监测患者血药浓度,结合感染菌MIC,调整药物及剂量。这种个体化治疗的理念值得我们在临床药物治疗等课程的教学中加强。

借鉴探索药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唐旗羚老师表示,结合此次论坛主题和主题报告内容,认识到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在药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药学系可适当结合学生个人发展规划,探讨培养应用型药师。目前在教学实践中,我校药学系已融入部分药学实践课程和内容,如开设专业限选课《临床药理学》和开展医院药学实习实践。结合药学2013级毕业班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来看,在医院实习的部分学生的论文主要以某类药物的处方分析、某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某类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等方面研究为主,其中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又比较突出。这一现象提示我们,在医院的工作中,药学人才如何协助医生合理应用各个药物的技能是尤为重要的,因而我们在关于药学人才培养的设计时,应结合临床所需,加强药物实践应用的教学。

药学系教师姚小丽(右)和 Prof Jason A Roberts(左)合影 姚小丽供图

姚小丽老师认为,专场学术报告中提到很多关于药师责任的知识,让她深有体会。姚老师坦言:“相比之下,西方社会更多的是让药师走近病人,去了解他们的动态,我们中国在这方面做得尚有差距,这是我们要慢慢改进的地方。为建立更优化的模式、满足医院对此类人才的需求,我们药学系也要不断地往临床药学这方面发展,着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增加一些与临床药学相关的一些课程,与时俱进、取长补短,让药学系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越走越远!”

参加论坛的学习交流后,刘盈老师谈及了她对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的体会。刘老师说,高校对于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目标应该分类重点培养,一类是研究型人才,主要从事药品研发工作;另一类为专业型人才,主要从事合理用药的指导工作。但目前我国药学教育的目标仍然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这导致药学专业型人才的长期缺乏。昆士兰大学在医药专业教育领域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我们要主动向其学习培养临床药学专业型人才的经验,逐步建立全面健全的临床药师教学体系,探索培养适应医院临床药学服务发展需求的专业型人才的道路。

海外导师论坛内外导教导研

本届论坛主席、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药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药学系首席教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海外导师导研导教计划”首批海外导师Prof. Peter J. Little AM,积极指导我校青年教师开展学术研究,指导学生开展实验课程,举办学术讲座、师生座谈会等,对我校药学系教师的日常教学研究作出了指导。

Prof. Peter J. Little AM在我校举办“博士生与初级研究员的职业发展”讲座 陈林仙摄

唐旗羚老师跟记者谈到,Prof. Peter J. Little AM作为我校海外导师导研导教计划的首批海外导师,曾多次参与我校药学系药理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尤其在2013级、2014级学生的药理学实验的教学中,积极参与实验教学并多次示范实验操作,较大程度上引发学生积极性。并且在该门实验教学过程中,他结合学生关于当堂实验数据存在的记录和分析滞后问题,给出了重要指导和改善的建议,这一建议提醒了相关实验教学的任课老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加强学术对于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处理的严谨性。Prof. Peter J. Little AM还多次开展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科研论文的写作等方面的讲座,教师们从讲座中得到许多药物研发的思路,受益匪浅。而在本次论坛的培训过程中, Prof. Peter J. Little AM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研究的介绍,对我校药学系目前相关科研也有较大启发,尤其对于目前正在进行的中药提取物对II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的项目具有突出的指导意义。唐老师说,“结合Peter教授的讲话,我们改善了该项目实验方案,以期在中药提取物干预糖尿病的研究中取得一定进展。”

Prof. Peter J. Little AM在会场内外的努力,对我校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进行了指导,有效地促进了我校药学系的学科建设和教师发展,提高了该系的整体学术含量,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药学系参会老师代表合影 姚小丽供图
药学系供稿
文/曹颖男 姚小丽 唐旗羚
图/中大新华记者站王仲贤 陈仙林 药学系姚小丽
审校|曹颖男
责编|李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