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学院首页 设为主页

药学院
School of Pharmacy
我院学子进行实践操作
药学院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
中大新华联合承办第二届中澳临床药学论坛
中大新华联合承办第二届中澳临床药学论坛
药学院实验室
聘请亚历山德拉公主医院药学部副主任Michael Barras为我校药学院客座教授仪式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活动 > 学生活动 > 正文

【转】让传统成为流动的河,墨不朽也——广东山水画名家联展开展!

【发布日期:(2025-05-10 08:42:51)】 | 【点击:

墨不朽也

——广东山水画名家联展

01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墨不朽也——广东山水画名家联展

展览地点:广州新华学院霖霖书院

展览时间:2025年5月10日-6月15日


02展览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

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

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

承办单位: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山水画艺术委员会

广州新华学院霖霖书院

协办单位:广东南岸至尚美术馆

广东南岸至尚文化有限公司


03展览前言

中国山水画历经千年,早已超越自然摹写的表象,成为画者观照宇宙、安顿心灵的独特方式。在全球化浪潮与地域文化自觉并行的今天,岭南画家群体以其特有的开放性与实验性,持续为这山水语言注入当代活力。于他们而言,山水的魂魄凝结始终于笔锋流转的筋骨与墨色氤氲的气韵之间,“笔”与“墨”,如阴阳双鱼般相生相济:笔为山川立骨,墨为万物赋魂。值此广州新华学院二十周年校庆之际,我们以“墨不朽也”为名,特邀宋陆京、王永、张彦、陈映欣四位岭南山水画名家联袂展出,既是对千年笔墨精神的致敬,亦是为学院庆生献上的文化厚礼。

本次参展的四位艺术家,他们是传统山水精神的守护者,亦是笔墨语言的革新者,他们如珠江潮水携八方支流奔涌入海,艺术的真谛亦在差异性的对话中愈显丰盈——在岭南温润水土的滋养下,既赓续着“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地域文脉,又以个体化的艺术探索,回应着当代社会对山水精神的新需求。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次山水画展仅是“广州新华学院20周年校庆献礼展”系列的开端。在未来的展览中,油画、水彩等不同媒介的艺术展将陆续登场,致力以多维视角观照岭南艺术生态。但此刻,让我们先聚焦眼前笔墨——这最古老的东方语言,如何在四位艺术家的笔下迸发出新的不朽性,他们的实践共同证明:墨之不朽,不在固守范式,而在永续创造。

当你穿行于墨色氤氲的展厅,或驻足于张彦解构重组的山水,或凝神于充满存在之思的图卷,实则正在参与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仪式。这些作品中的每一滴墨,都涌动着岭南文化兼容并蓄的基因,更蕴含着艺术家以笔墨实践回应的时代命题。正如广州新华学院二十年来扎根岭南、面向未来的教育求索,这场展览试图揭示的,正是艺术传承最本质的奥秘:唯有让传统成为流动的河,而非静止的碑,方能成就真正的不朽。

04展览框架

第一部分

纵情·写山河(宋陆京)

生于太行山下,长于珠江之畔,宋陆京的笔墨如山河裂变,是中原厚重与岭南灵秀的共振,其间既有北方山水的雄浑筋骨,笔锋扫过的飞白是山脊线的金石铿锵;又浸染南国烟雨的氤氲意趣,墨色流转是珠江云水的温润淋漓。是以其山水率意而苍浑,雄强中见清润,于腕底熔铸成独属这个时代的山水语法

宋陆京的笔墨体系犹如地质运动般充满张力,看似无章无法,南北不避,实则既有如凿刻壁,亦有缠绵生气。这是背靠大时代生发的个人魅力,恰是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微观史:既溯游于北派山水的雄浑传统,又顺流于岭南文化的创新基因,在纵情挥洒间重铸属于这个文化融合时代的山河魂魄。

第二部分

心迹·书丘壑(王永)

其笔下山河丘壑,是心绪在宣纸上的绵延生长王永的山水是墨与诗的合奏。笔法顿挫提按勾勒山石筋骨,笔势流转腾挪编织云水气脉,每一道墨痕皆是情致与哲思的双向奔赴。在他看来,“作画是一件真诚的事情”,听从内心的作画是注入山水空间的智慧,构建起可游可居的精神园林,使观者不仅能目览丘壑之美,更能耳闻山水清音。

王永的实践,印证着中国艺术最深邃的奥义:当书写的笔迹成为心迹的拓片,山水便不再是自然物象的再现,而是文人精神宇宙的显影。那些游走于峰峦间的笔墨,既是画家与历代先贤的隔空唱和,亦是为当代人重筑心灵栖居的尝试——当驻足于他的山水画卷之前,每个人的心迹似乎都能从中生长出独特的丘壑。

第三部分

不缀·问新解(张彦)

其笔墨山河,是步履丈量世界的视觉笔记。张彦的创作始终贯穿着岭南画学“写生即创作”的精神内核——从长城绝壁到宙斯神庙,从江南园林到北欧教堂,数十万公里的行走轨迹,在宣纸上沉淀为一部以笔墨叩问传统的当代《写生记》,册页上每一道墨痕都记录着对李可染“为祖国山河立传”命题的当代诠释。

这种“在场性”探索与突破,在于张彦在传承岭南前辈域外写生传统的基础上,将城市建筑浑然纳入写生视野上,更在于“将写生从素材积累升华为方法论革命”的创造转化上。张彦的实践,恰是“笔墨当随时代”的当代注脚。这种“目识心记”永不间断的写生求索,是他的艺术路径,更是对中国画本体语言全球化的新时代叩问。

第四部分

率意·谛苍茫(陈映欣)

是墨色与心绪的即兴博弈,是文明与荒蛮的永恒角力,是荒原上的野火——秃笔横飞,墨色碰撞,焦墨枯笔如风掠残枝,恣意泼彩似星坠苍穹,陈映欣以笔墨疾徐,在看似“不和谐”的视觉冲突中,撕开传统山水温润的面纱,裸露精神深处的苍茫图景。

这是画家对“笔墨能否抵达真实”的终极追问。事实上,陈映欣的笔墨充满哲思的痛感,是山水精神性“如何不朽”的极致表达。苍茫不在远山,而在笔墨起落间的呼吸。当观者驻足于前,或许会惊觉“失控”中率意创造的禅机:那些“生猛”的色墨碰撞、“潦草”的墨痕轨迹,正是笔墨艺术挣脱程式化枷锁,重返生命本真的证言。

来源|广东南岸至尚美术馆

编辑|何宛桢

责编|李波

审核|陶强